1.小碎塊 2.器物上的破口 3.嫌隙;爭執的口實 4.指提過的事或剛說過的話 5.〈方〉勢頭
即道砟。 參見“ 道砟 ”。
同“ 鬍茬 ”。蕭軍 《五月的礦山》第二章:“他對這位同志那張長長的、輪廓分明、眉骨崚起、有著一雙深陷的三角形的小眼睛、兩條黑直眉毛、一個長鼻子和半臉短短黑胡碴的臉像,凝定地望著。”
見“ 答岔兒 ”。
謂忙於一些引起爭執的事情。
1.話頭;話題。 徐光耀 《平原烈火》四六:“ 錢萬里 又彎下腰去,接著崗樓的話碴往下搭訕。”《小說選刊》1981年第8期:“聽了這, 德祥 覺得受了侮辱,正要發火, 賢慧 在一旁笑著接過話碴兒說:‘給多少補差?’”2.說話的口氣。如:聽他的話碴兒,這件事好辦。
指金屬製品表面不光潔、刺手的部分。
亦作“ 拉茬 ”。雜亂,蓬亂。 老舍 《駱駝祥子》十:“說得非常的溫柔親切,絕不像是由那個鬍子拉碴的口中說出來的。” 高爾品 《青春兮歸來》一:“這裡幾乎全是鬍子拉茬的青年。”
開始結冰時所形成的薄而脆的碎冰。
緊接別人的話頭講下去;搭腔。
亦作“ 找茬 ”。找岔子。
為無謂爭執或無理取鬧而尋的事由。
〈方〉破碎冰塊兒;易脆而未成塊的薄冰
1.找岔子 2.吹毛求疵地進行挑剔、批評
方言。 碎瓦片。
口風;口氣
凍的碎片
形容滿臉鬍子零亂不齊的樣子
猶言對不攏。謂彼此不符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