懸鼓   [xuán gǔ]
[懸鼓]基本解釋
1.懸掛在架上的鼓。 始於周代。 2.古時官署所掛的鼓。供擊鼓求見之用。 3.亦作“懸皷”。比喻落日。
[懸鼓]詳細解釋
懸掛在架上的鼓。始於 周 代。
《隋書·音樂志下》:“ 夏後氏 加四足,謂之足鼓。 殷 人柱貫之,謂之楹鼓。 周 人懸之,謂之懸鼓。”《禮記·明堂位》作“ 周 縣鼓”。 陳澔 集說:“縣,懸於簨簴也。”
古時官署所掛的鼓。供擊鼓求見之用。
《後漢書·五行志一》引 漢 桓帝 時童謠:“梁下有懸鼓,我欲擊之丞卿怒。” 唐 劉禹錫 《龍陽縣歌》:“沙平草緑見吏稀,寂寥斜陽照懸鼓。”
亦作“ 懸皷 ”。比喻落日。
《觀無量壽經》:“見日欲沒,狀如懸皷。” 清 錢謙益 《絳雲樓上樑以詩代文》之六:“夕陽樓外歸心處,懸鼓西山觀落暉。”
[懸鼓]百科解釋
懸鼓是鼓的一種。鼓型扁平,多懸掛於虎座立鳳鼓架上。江陵天星觀1號楚墓出土的1件,鼓徑70多厘米,鼓厚10餘厘米。鼓腹有三個銅鋪首銜環,分別系掛於對應的兩個鳳首及雙鳳相連的尾端。鼓身側置,可兩面敲擊。 更多→ 懸鼓
[懸鼓]英文翻譯
Hanging dru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