亦作“ 負諐 ”。猶負罪。
謂時序失調。語本《左傳·文公元年》:“履端於始,序則不愆。”《南史·宋紀中·文帝》:“五年春正月乙亥,詔以陰陽愆序,求讜言。” 唐 白居易 《祈皋亭神文》:“ 居易 忝奉詔條,愧無政術,既逢愆序,不敢寧居。”
見“ 貽諐 ”。
過失和邪惡。
反省罪愆。
謂反省自己的過失。
小過。
愆戾,罪行。
猶餘罪。
亦作“ 過諐 ”。過失;錯誤。
失職。《左傳·昭公二十七年》:“夫 鄢將師 矯子之命,以滅三族,國之良也,而不愆位。”
推卸過失。
三種過失。
錯誤,過失。語本《書·冏命》:“繩愆糾謬,格其非心,俾克紹先烈。” 南朝 梁 劉勰 《文心雕龍·奏啟》:“陳政事,獻典儀,上急變,劾愆謬,總謂之奏。”《新唐書·閻立德傳》:“﹝ 用之 ﹞初為 彭州 參軍,嘗攝録事,一日糾愆謬不法數十事,太守以為材。” 清 戴震 《孟子字義疏證·理》:“接於目而睹,則戒慎其儀容;接於耳而聞,則恐懼有愆謬。”
過失;災禍。
亦作“災愆”。罪孽招致的災禍;災殃。
猶失誤。
久雨未晴。
請罪,自請懲處。
失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