憂勞;恐懼
戒懼警惕。
猶徜徉。
警惕,戒懼
戒懼。
遼 官名。《遼史·國語解》:“惕隱,典族屬官,即宗正職也。”《遼史·百官志一》:“大惕隱司, 太祖 置,掌皇族之政教……惕隱,亦曰梯里已。”《舊五代史·外國傳一·契丹》:“其年七月,又遣惕隱率七千騎救 定州 , 王晏球 逆戰於 唐河 北,大破之。” 范文瀾 蔡美彪 等《中國通史》第四編第三章第一節:“ 阿保機 在任聯盟長的第二年,即在聯盟內設立了一個新官職‘惕隱’。它的職務是管理 迭剌部 貴族的政教,即調節貴族集團的內部事務,以便確保他們對 阿保機 的服從。”
驚駭。
戒懼。《南史·王融傳》:“悚怍之情,夙宵兢惕。” 唐 白居易 《為宰相賀雨表》:“臣等位忝鈞衡,職乖燮理;仰陰陽而增懼,顧霖雨而懷慚。無任兢惕之至!” 明 方孝孺 《與鄭叔度書》之三:“內視自省,兢惕不安。”《清史稿·高宗紀六》:“﹝ 乾隆 五十六年﹞二月己酉,諭:‘朕孜孜求治,兢惕為懷。’”
羞慚而知所戒懼。
恐懼而伏於地。
惶恐而汗出。
畏懼。
憂慮戒懼。
敬慎恐懼。
惶恐戒懼。
謂至夜晚仍懷憂懼,工作不懈。
使受到啟發而震懼。 楊玉如 《辛亥革命先著記》第六章第二節:“多印白話,數 滿清 罪惡,派間諜到 滿 軍中散發,以啟惕其軍心。”
羞愧惶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