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裝模作樣貌。徉,通“佯”。 2.猶懨懨。精神不振貌。
1.猶徘徊。盤鏇往返。 2.猶彷徨。心神不寧貌。 3.安閒自得貌。
1.裝瘋。徉,通“ 佯 ”。 漢 趙曄 《吳越春秋·王僚使公子光傳》:“ 子胥 之 吳 ,乃被髮徉狂,跣足塗面,行乞於市。”一本作“ 佯狂 ”。 唐 杜荀鶴 《將歸山逢友人》詩:“徉狂寧是事,巧達又非夫。” 清 趙翼 《廿二史札記》卷三四:“ 寧王 宸濠 慕 寅 及 徵明 ,厚幣延致。 徵明 不赴, 寅 徉狂脫歸。”2.猶徜徉。 清 蒲松齡 《聊齋志異·司文郎》:“少負才名,不得志於場屋。徉狂至都,冀得知我者,傳諸著作。” 何垠 注:“徉狂,徉音羊,徜徉戲盪也。”
見“ 相羊 ”。
猶揚長。大模大樣地離開的樣子。
自由自在地行走
猶徜徉。安閒自在地行走。
徘徊,遊蕩不定貌。
1.亦作“彷佯”。亦作“彷洋”。週遊;遨遊。 2.徘徊。
見“ 翔佯 ”。
見“ 儴佯 ”。
形容文章揮灑自如,氣勢豪放。
徘徊、遊蕩不定。
猶言詐瞎裝聾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