廟號   [miào hào]
[廟號]基本解釋
皇帝死後,在太廟立室奉祀時特起的名號,如高祖、太宗等
[廟號]詳細解釋
皇帝死後,在太廟立室奉祀時特起的名號。
《晉書·成帝紀》:“癸巳,帝崩於 西堂 ,時年二十二,葬 興平陵 ,廟號 顯宗 。” 唐 劉知幾 《史通·稱謂》:“古者天子廟號,祖有功而宗有德,始自三代,迄於兩 漢 。名實相允,今古共傳。” 唐 顏真卿 《論元皇帝祧遷狀》:“昔 漢 朝廷近古,不敢以私滅公,故 前漢 十二帝,為祖、宗者四而已。至 後漢 漸違經意,子孫以推美為先,自 光武 以下,皆有廟號,則祖、宗之名,莫不建也。”《醒世恆言·勘皮靴單證二郎神》:“單表 北宋 太祖 開基,傳至第八代天子,廟號 徽宗 。”
後世亦用以稱父歿後在宗廟所立之木主。
北齊 顏之推 《顏氏家訓·風操》:“ 江 東士庶痛則稱禰。禰是父之廟號,父在無容稱廟,父歿何容輒呼?”
[廟號]百科解釋
廟號是東亞地區皇帝於廟中被供奉時所稱呼的名號,起源於重視祭祀與敬拜的商朝。隋以前,並不是所有君王都有廟號,一般君王死後會建築專屬的家廟祭祀,但在幾代之後就必須毀去原廟,而於太廟合併祭祀。合於太廟祭祀稱之為“祧”,“祧”這件事情有實際上的作用。如果每個君王的廟都留下,數代之後為數眾多的家廟會有祭祀上的困難。而對國家有大功、值得子孫永世祭祀的先王,就會特別追上廟號,以示永遠立廟祭祀之意。另外,由於後世皇帝諡號字數膨脹,且幾乎只要是後人接位的皇帝子孫都會給父祖上美謚,故諡號實際上無法顯示皇帝評價,廟號反而取代了諡號起到蓋棺論定的功用。有的君主死後,會有多個廟號,廟號並不唯一,這是追尊、改謚等原因造成的。皇帝死後,在太廟立室奉祀時特起的名號,如:太祖、高祖、世祖、聖祖、太宗、高宗、顯宗、肅宗等。 更多→ 廟號
[廟號]英文翻譯
Miaohao