常平倉   [cháng píng cāng]
[常平倉]基本解釋
古代為調節米價而設定的一種倉廩。
[常平倉]詳細解釋
古代為調節米價而設定的一種倉廩。
漢宣帝 時 耿壽昌 首先倡建,以谷賤時用較高價糴入,谷貴時減價糶出,平衡米價而名。《漢書·食貨志上》:“時大司農中丞 耿壽昌 以善為算能商功利得幸於上……遂白令邊郡皆築倉,以穀賤時增其賈而糴,以利農,穀貴時減賈而糶,名曰‘常平倉’。民便之。”參閱《文獻通考·常平義倉租稅》。
[常平倉]百科解釋
中國古代政府為調節糧價,儲糧備荒以供應官需民食而設定的糧倉。主要是運用價值規律來調劑糧食供應,充分發揮穩定糧食的市場價值的作用。在市場糧價低的時候,適當提高糧價進行大量收購,不僅使朝廷儲藏糧食的大穀倉一太倉和甘泉倉都充滿了糧食,而且邊郡地方也,倉廩充盈。在市場糧價高的時候,適當降低價格進行出售。這一措施,既避免了“穀賤傷農”,又防止了“谷貴傷民”,對平抑糧食市場和鞏固封建政權起到了積極作用,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民民眾的利益和願望。 更多→ 常平倉
[常平倉]英文翻譯
ever-normal granary