席地   [xí dì]
[席地]基本解釋
古人在地上鋪席用來坐、臥,現泛指坐、臥在地上
[席地]詳細解釋
鋪席於地。
《南齊書·豫章王嶷傳》:“朔望時節,席地香火、槃水、酒脯、乾飯、檳榔便足。”《清史稿·禮志三》:“ 世祖 奠鼎 燕京 ,定製以歲季秋朔,陳礮位 虎溝橋 沙鍋村 ,席地為壇,西嚮,以八旗 漢 軍都統將事。”
古人鋪席於地以為座,後坐在地上或以地為席稱“席地”。
唐 袁郊 《甘澤謠·懶殘》:“ 懶殘 正撥牛糞火,出芋以啗之,良久,乃曰:‘可以席地。’”《二刻拍案驚奇》卷十九:“三人席地而坐,吃將起來。” 清 方苞 《左忠毅公逸事》:“﹝ 左光斗 ﹞則席地倚牆而坐,面額焦爛不可辨。” 巴金 《家》十二:“他常常在馬房裡和‘下人們’圍著一堆火席地坐著,聽他們敘說劍仙俠客的事跡。”
[席地]百科解釋
席地,讀音是xí dì,漢語辭彙,原指在底墒鋪了席。 更多→ 席地
[席地]英文翻譯
On the ground