市舶司   [shì bó sī]
[市舶司]基本解釋
官署名。宋 代分設提舉市舶司於 廣州 、 杭州 、 明州 (今 寧波 )等地,管理商舶,徵收關稅,收買進口物資等。 元 明 兩代稱為市舶提舉司,其長官稱市舶使,後改稱提舉。 清 廢。《宋史·食貨志下八》:“﹝ 開寳 ﹞四年,置市舶司於 廣州 ,後又於 杭 、 明州 置司。” 明 沉德符 《野獲編·戶部·海上市舶司》:“ 太祖 初定天下,於 直隸 太倉州 黃渡鎮 設市舶司,司有提舉一人,副提舉二人。”
[市舶司]詳細解釋
官署名。
宋 代分設提舉市舶司於 廣州 、 杭州 、 明州 (今 寧波 )等地,管理商舶,徵收關稅,收買進口物資等。 元 明 兩代稱為市舶提舉司,其長官稱市舶使,後改稱提舉。 清 廢。《宋史·食貨志下八》:“﹝ 開寳 ﹞四年,置市舶司於 廣州 ,後又於 杭 、 明州 置司。” 明 沉德符 《野獲編·戶部·海上市舶司》:“ 太祖 初定天下,於 直隸 太倉州 黃渡鎮 設市舶司,司有提舉一人,副提舉二人。”
[市舶司]百科解釋
市舶司是中國在宋、元、及明初在各海港設立的管理海上對外貿易的官府,相當於現在的海關。是中國古代管理對外貿易的機關。唐玄宗開元間(713~741)﹐廣州即設有市舶使﹐一般由宦官擔任﹐是為市舶司前身。明清兩朝反覆“海禁”。明洪武三年(1370年)“罷太倉黃渡市舶司”。洪武七年(1374年)撤銷福建泉州、浙江明州、廣東廣州三市舶司。清康熙二十四年(1685年)撤銷全部市舶司,設立江、浙、閩、粵四處海關。乾隆二十二年(1757年),乾隆南巡,在蘇州親眼目睹洋商船隻絡繹不絕,引起警覺,下旨除粵海關外,撤銷所有其他海關。是為“一口通商”。負責對外(海上)貿易之事。唐時對外開放,外商來貨貿易,廣州等城市就成... 更多→ 市舶司
[市舶司]英文翻譯
Bo