崆峒   [kōng tóng]
[崆峒]基本解釋
1.山名,在甘肅
2.島名,在山東
3.指仙山
[崆峒]詳細解釋
山名。在今 甘肅 平涼市 西。相傳是 黃帝 問道於 廣成子 之所。也稱 空同 、 空桐 。
《莊子·在宥》:“ 黃帝 立為天子,十九年,令行天下,聞 廣成子 在於 空同 之上,故往見之。”《史記·五帝本紀》:“﹝ 黃帝 ﹞西至於 空桐 ,登 鷄頭 。” 南朝 梁 沉約 《為武帝與謝朏敕》:“ 羲軒 邈矣,古今事殊,不獲總駕 崆峒 ,依風問道。”後亦以指仙山。 唐 曹唐 《仙都即景》詩:“旌節暗迎歸碧落,笙歌遙聽隔 崆峒 。” 宋 沉遘 《真宗皇帝忌日醮文》:“ 真宗皇帝 伏願登御 崆峒 ,從游汗漫,錫羨上靈之福,延洪後嗣之休。”一說 黃帝 問道於 廣成子 之山。在今 河南 臨汝縣 西南。 唐 舒元輿 《橋山懷古》詩:“ 襄城 迷路問童子,帝鄉歸去無人留。 崆峒 求道失遺蹟, 荊山 鑄鼎餘荒丘。”參閱 宋 樂史 《太平寰宇記·河南道八·汝州》。
山名。在 山西 臨汾市 南。
《山海經·海內東經》:“ 溫水 出 崆峒 。 崆峒山 在 臨汾 南。”
山名。在 江西 贛縣 南。
元 劉壎 《隱居通議·駢儷三》:“ 崆峒 對聳, 章 貢 交流。”
古人認為北極星居天之中,斗極之下是 空桐 ( 崆峒 ); 洛陽 據地之中,故以 崆峒 代指 洛陽 。
唐 李賀 《仁和里雜敘皇甫湜》詩:“明朝下元復西道, 崆峒 敘別長如天。”
山高峻貌。
北周 庾信 《秦州天水郡麥積崖佛龕銘》:“水聲幽咽,山勢崆峒。” 唐 李賀 《出城別張又新酬李漢》詩:“ 李子 別上國, 南山 崆峒春。”
山洞;洞窟。
唐 王化清 《游石室新記》:“ 高要郡 北十五里有石室,詭恠萬狀,崆峒其中。” 明 徐弘祖 《徐霞客遊記·粵西遊日記三》:“蹬倚絶壁,壁石皆崆峒,木根穿隙緣竅。”
寬敞空闊。
明 徐弘祖 《徐霞客遊記·粵西遊日記二》:“從門隙內窺,洞甚崆峒,而路無由入。”
形容聲音洪大。
明 徐弘祖 《徐霞客遊記·粵西遊日記二》:“山下有水穴東北向,瀦水甚滿,而內聲崆峒。”
[崆峒]百科解釋
崆峒山(kōng tóng shān):道教聖地,距離甘肅省平涼市區12公里,東至西安市300多公里。傳說黃帝問道於崆峒山的廣成子,因此被稱為道家第一山。崆峒山所在的大區域有伏羲故里—平涼市靜寧縣成紀文化城,可見該區域歷史上很知名,是中國人文發源地之一。崆峒山海拔高度在1456—2123.5米之間,垂直高度為667.5米,總體規劃面積為83.6平方公里。是六盤山的支脈,屬於上三迭系紫紅色尖硬礫岩構成的丹霞地貌。是天然的動植物王國,有各類植物1000多種,動物300餘種,森林覆蓋率達90%以上。其間峰巒雄峙,危崖聳立,似鬼斧神工;林海浩瀚,煙籠霧鎖,如縹緲仙境;高峽平湖,水天一色,有灕江神韻。 更多→ 崆峒
[崆峒]英文翻譯
Kongtong