屍陀林   [shī tuó lín]
[屍陀林]基本解釋
1.同“屍陀林”。 唐范攄《雲溪友議》卷十:“招羣徒眾,入屍陀林,以餅裹腐屍肉而食。” 2.亦作“屍陁林”。梵語的譯音。棄屍之處;僧人墓地。
[屍陀林]詳細解釋
同“ 屍陀林 ”。 唐 范攄 《雲溪友議》卷十:“招羣徒眾,入屍陀林,以餅裹腐屍肉而食。”
亦作“ 屍陁林 ”。梵語的譯音。棄屍之處;僧人墓地。
《陳書·孝行傳·謝貞》:“氣絶之後,若直棄之草野,依僧家屍陁林法,是吾所願。” 唐 玄應 《一切經音義》卷十八:“屍陀林正言屍多婆那,此雲寒林。其林幽邃而且寒,因以名也,在 王舍城 側……今總指棄屍之處名屍陀林者,取彼名。” 宋 蘇軾 《贈章默》詩:“棄身屍陀林,烏鳶任狼藉。”一本作一本作“屍陀林”。 清 趙翼 《贈李莪洲》詩:“肉將屍陁林下填,魂已鬼門關畔立。”
[屍陀林]百科解釋
據敦煌發現的《要行捨身經》中載,即勸人於死後分割血肉,布施屍陀林(葬屍場)中。在漢地隋以前已有此風俗。這種風俗對於共同信奉佛教的藏族或許是殊途同歸。在佛教故事中也有“屍毗王以身施鴿”及“摩訶薩埵投身飼虎”的佛經故事,宣揚的是“菩薩布施,不惜生命”。 更多→ 屍陀林
[屍陀林]英文翻譯
Sita Va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