女兒節   [nǚ ér jié]
[女兒節]基本解釋
1.明清時京城女子習俗之一。 2.指七夕。
[女兒節]詳細解釋
明 清 時京城女子習俗之一。
明 劉侗 於奕正 《帝京景物略·春場》:“五月一日至五日,家家妍飾小閨女,簪以榴花,曰女兒節。” 清 潘榮陛 《帝京歲時紀勝·端陽》:“飾小女盡態極妍,已嫁之女亦各歸寧,呼是日為女兒節。” 清 富察敦崇 《燕京歲時記·花糕》:“九月九日,都人以麪為糕……父母迎其女來食,曰女兒節。”
指七夕。
冰心 《寄小讀者》二三:“七月七,是女兒節,只這名字已有無限的溫柔。”
[女兒節]百科解釋
夏曆三月初三為上巳日。古時以夏曆三月的第一個巳日稱為“上巳”,所以這天又叫“上巳節”。三月初三多逢巳日。這天,人們把薺菜花鋪在灶上以及坐、睡之處,認為可除螞蟻等蟲害;把莽菜花、桐花藏在毛衣、羽衣內,認為衣服可以不蛀;婦女把莽菜花戴在頭上,認為可以不犯頭痛病,晚上睡得特別香甜。 上巳也稱為女兒節。潘榮陛《帝京歲時紀勝》“端陽”條下亦云:“呼是日為女兒節。”七夕又是女兒節,是我國的傳統節日,另外還有流行於四川廣元一帶的女兒節。相傳,唐朝女皇武則天的母親在廣元遊河灣時遇黑龍感孕,於農曆正月二十三日生下武則天。故舊時民間以此日為武則天會期。這天,人們成群結隊到皇澤寺、則天壩和嘉陵江畔遊玩。婦女們穿戴一... 更多→ 女兒節
[女兒節]英文翻譯
Daughter Festiva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