天理   [tiān lǐ]
[天理]基本解釋
1.自然法則;天道,天然的組織結構
2.宋代的理學家認為封建倫理是客觀存在的道德法則,把它叫做天理
[天理]詳細解釋
天道,自然法則。
《莊子·天運》:“夫至樂者,先應之以人事,順之以天理。” 南朝 梁 江淹 《知己賦》:“談天理之開基,辯人道之始終。” 宋 李格非 《洛陽名園記·大字寺園》:“其水其木,至今猶存,而曰堂曰亭者,無復彷彿矣!豈因於天理者可久,而成於人力者不可恃邪?”
宋 代理學家把封建倫理看作永恆的客觀道德法則,稱“天理”。
宋 朱熹 《答何叔京》之二八:“天理只是仁、義、禮、智之總名,仁、義、禮、智便是天理之件數。”
泛指道義。
《初刻拍案驚奇》卷二四:“自道神鬼莫測,豈知天理難容?”《紅樓夢》第六八回:“嬸娘怎么樣待你?你這么沒天理,沒良心!” 洪深 《貧民慘劇》第三幕:“天理良心,做這種的事情!”
猶天性。
《禮記·樂記》:“夫物之感人無窮,而人之好惡無節,則是物至而人化物也。人化物也者,滅天理而窮人慾者也。” 孔穎達 疏:“理,性也,是天之所生本性滅絶矣。” 晉 葛洪 《抱朴子·道意》:“誘於可誘而天理滅矣。”
星名。
《隋書·天文志上》:“魁中四星,為貴人之牢,曰天理也。”
[天理]百科解釋
天理,是人類改造自然的法門;儒家理學的天理是道德神學,同時成為儒家神權和王權的合法性依據;亦指自然的法則;猶言天道。《禮記·樂記》:“人生而靜,天之性也。感於物而動,性之欲也。物至知知,然後好惡形焉。好惡無節於內,知誘於外,不能反躬,天理滅矣。夫物之感人無窮,而人之好惡無節,則是物至而人化物也。人化物也者,滅天理而窮人慾者也。於是有悖逆詐偽之心,有淫泆作亂之事,是故強者脅弱,眾者暴寡,知者詐愚,勇者苦怯,疾病不養,老幼孤獨不得其所。此大亂之道也”。”南朝 梁江淹《知己賦》:“談天理之開基,辯人道之始終。”等。 更多→ 天理
[天理]英文翻譯
Justic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