至高貌。
相傳 堯 在位九十八年,壽逾百歲,後因以“堯齡”為祝頌帝王長壽的套語。 宋 晏殊 《喜遷鶯》詞:“金爐煖,龍香遠,共祝 堯 齡萬萬。” 宋 柳永 《永遇樂》詞:“祝 堯 齡、北極齊尊,南山共久。”
傳說 堯 時命 舜 巡視天下,劃為十二州,並在十二座大山上封土為壇,以作祭祀。
1.古史傳說 堯 時天下太平,因以“堯年”比喻盛世。 南朝 梁 沉約 《四時白紵歌·春白紵》:“佩服瑤草駐容色, 舜 日 堯 年歡無極。” 唐 元稹 《賦得數蓂》詩:“ 堯 年始今歲,方欲瑞千齡。” 前蜀 韋莊 《題潁源廟》詩:“臨川試問 堯 年事,猶被封人勸濯纓。”2.相傳 帝堯 壽一百十六歲,因以“堯年”指長壽。 清 金農 《憩王屋山後十方院》詩之一:“大椿靈餌話 堯 年,鍊液升煙日馭前。”
《論語·泰伯》:“巍巍乎,唯天為大,唯 堯 則之。”謂 堯 能法天而行教化。後因以“堯天”稱頌帝王盛德和太平盛世。
謂聖君的心愿、抱負。
亦作“駮堯”。指 漢 光武帝 議郊祀, 杜林 力駁祀 堯 事。《後漢書·杜林傳》:“明年,大議郊祀制。多以為 周 郊 后稷 , 漢 當祀 堯 。詔復下公卿議。議者僉同,帝亦然之。 林 獨以為 周 室之興,祚由 后稷 , 漢 業特起,功不緣 堯 。祖宗故事,所以因循。定從 林 議。” 五代 李瀚 《蒙求》詩:“ 壽王 議鼎, 杜林 駮 堯 。”
[the Emperor Yao] 古唐帝,帝嚳次子,其號曰堯;史稱唐堯,又稱放動,繼其兄摯為天子,有德政,後即傳位於舜,在位九十八年卒
相傳 帝堯 年老,讓位於 舜 。後以“堯禪”指稱盛世政治清明,明君相繼。 南朝 陳 徐陵 《讓右僕射初表》:“昔 李廣 遺恨,不值 漢 初; 寧戚 自悲,不逢 堯 禪。” 清 顧炎武 《述古》詩:“空有濟世心,生不逢 堯 禪。”
帝堯 陵墓。在今 山西省 臨汾縣 東北七十公里 郭村 西隅 澇河 北側。陵前有祠,傳為 唐 初所建。自 元 歷 清 ,多次重修,至今完好。按,古籍多載 堯陵 在 山東 菏澤 與 濮縣 (今屬 河南省 )交界處。因 河 水泛濫,今遺蹟無存。依古史“ 堯 都 平陽 ”之說,陵墓宜在 山西 。參閱《史記·五帝本紀》、《水經注·河水四》、《嘉慶重修一統志·平陽府》。
1.相傳 帝堯 階前所生的瑞草。此草每月朔日生一莢,至月半,積至十五莢。十六日起,日落一莢,月末而盡。小建則餘一莢,萎而不落。見《竹書紀年》卷上。 唐 陸龜蒙 《寄懷華陽道士》詩:“休採古書探 禹 穴,自刊新曆鬭 堯 蓂。” 宋 晏殊 《喜遷鶯》詞:“ 堯 蓂隨月欲團圓,真馭降荷蘭。”2.指時序、光陰。 明 沉德符 《野獲編補遺·詞林·吉士閣試詩》:“ 嘉靖 壬辰科庶常 王梅 ……《長安新秋感懷七言律詩》雲:‘鳷鵲樓高灝氣橫, 堯 蓂商律又敷榮。’”
《戰國策·齊策六》:“ 跖 之狗吠 堯 ,非貴 跖 而賤 堯 也,狗固吠非其主也。”後以“吠堯”比喻壞人攻擊好人。
帝堯 與 老子 的並稱。
傳說 堯 曾讓天下給 許由 , 許由 不受,遂遁耕於 中嶽 潁水 之北, 箕上 之下。見 晉 皇甫謐 《高士傳·許由》。
典出 晉 皇甫謐 《高士傳·許由》:“ 堯 讓天下於 許由 ……不受而逃去。
十個象 堯 那樣的聖人。謂聖人眾多。
1.堯和舜。據說都是上古的賢明君主 2.泛指聖人
軒轅 和 唐堯 的並稱。《宋書·禮志三》:“道冠 軒 堯 ,惠深亭毒。” 宋 沉遼 《次韻酬陳生求書》:“老朽何心託市朝,正當鼓腹詠 軒 堯 。”參見“ 軒唐 ”。
指遵照 帝堯 之辦法。《後漢書·盧植傳》:“謹略陳八事:一曰用良,二曰原禁,三曰御厲,四曰備寇,五曰修禮,六曰遵 堯 ,七曰御下,八曰散利……遵 堯 者,今郡守刺史,一月數遷,宜依黜陟,以章能否,縱不九載,可滿三歲。” 李賢 注:“《書》曰:‘三載考績,黜陟幽明。’ 孔安國 注:‘三年考功,三考九年,能否幽明有別,升進其明者,黜退其幽者,此皆 唐 堯 之法也。’”
唐 代對 唐高祖 李淵 的尊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