四公子   [sì gōng zǐ]
[四公子]基本解釋
1.指戰國時齊孟嘗君、趙平原君、楚春申君、魏信陵君。
2.指唐周曾、王玢、姚憺、韋清。
3.指明末清初方以智、冒襄、陳貞慧、侯方域。
[四公子]詳細解釋
指 戰國 時 齊 孟嘗君 、 趙 平原君 、 楚 春申君 、 魏 信陵君 。
唐 李白 《送薛九被讒去魯》詩:“賢哉四公子,撫掌黃泉里。” 元 方回 《送趙無已之臨川》詩:“ 原 嘗 春 陵 四公子,珠履三千分鼎食。”
指 唐 周曾 、 王玢 、 姚憺 、 韋清 。
《新唐書·忠義傳下·周曾》:“ 周曾 者,本 李希烈 部將,與 王玢 、 姚憺 、 韋清 志相善,號四公子。”
指 明 末 清 初 方以智 、 冒襄 、 陳貞慧 、 侯方域 。
清 韓菼 《潛孝先生冒徵君墓志銘》:“四公子者, 桐城 方密之 以智 , 陽羨 陳定生 貞慧 , 歸德 侯朝 宗 方域 與先生( 如皋 冒辟疆 襄 )也。”
[四公子]百科解釋
中國戰國時代末期,秦國越來越強大,各諸侯國貴族為了對付秦國的入侵和挽救本國的滅亡,竭力網羅人才。他們禮賢下士,廣招賓客,以擴大自己的勢力,因此養“士”(包括學士、方士、策士或術士以及食客)之風盛行。當時,以養“士”著稱的有魏國的信陵君魏無忌、趙國的平原君趙勝、楚國的春申君黃歇、齊國的孟嘗君田文。因其四人都是禮賢下士、結交賓客之人(一般是國家君王的後代,註:春申君不是),後人稱之為“戰國四君子”。 更多→ 四公子
[四公子]英文翻譯
Four son