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口張大貌。 2.猶喋喋,說話沒完沒了。
1.身體不由自主地顫動。如:氣得直哆嗦 2.戰慄,如因為冷、害怕或受外力等而顫抖
謂咀嚼。
張口。
猶嘮叨。
張口不正。醜貌。 南朝 梁 劉孝標 《辯命論》:“夫靡顏膩理,哆噅顣頞,形之異也。”
張開。
1.渙散貌。《穀梁傳·僖公四年》:“ 齊 人執 陳 袁濤塗 。 齊 人者, 齊侯 也。其人之何也?於是哆然外 齊侯 也。” 范寧 注:“哆然,眾有不服之心。”2.張口欲噬貌。 宋 陸游 《鵝湖夜坐書懷》詩:“拔劍切大肉,哆然如餓狼。” 宋 盧襄 《西征記》:“昔 胡羯 梟鳴,腥我 嵩 岱 ,哆然四顧,有橫吞天下之志。”
即哆囉呢。
見“ 邪侈 ”。
展開;散開。
方言。翻弄,擺弄。
張口不正。醜貌。
1.口大張貌。語本《詩·小雅·巷伯》:“哆兮侈兮,成是南箕。”清許纘曾《睢陽行》:“祝史乘機壟斷張,阿母新來口侈哆。”因以謂讒言中傷。 2.形容器物開張。 3.環列,羅列。 4.猶驕縱。
表達不清楚貌。
說話囉嗦不止。
大;寬大。
邪佚殘暴。
哆嗦。
睜大眼睛,張開嘴巴。形容驚呆的樣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