吐綬雞   [tǔ shòu jī]
[吐綬雞]基本解釋
吐綬雞科(Meleagrididae)的一種鳥。頭部有紅色肉質突起,羽毛有黑、白、深黃等色。也叫吐錦雞、真珠雞、七面鳥,俗稱火雞。今多飼作家禽。以喉下有肉垂,似綬,故稱
[吐綬雞]詳細解釋
鳥名。也叫吐錦雞、真珠雞、七面鳥,俗稱火雞。產於 巴 峽 及 閩 廣 山中,今多飼作家禽。以喉下有肉垂,似綬,故稱。
明 李時珍 《本草綱目·禽二·附吐綬雞》:“出 巴峽 及 閩 廣 山中,人多畜玩。大者如家雞,小者如鴝鵒。頭頸似雉,羽色多黑,雜以黃白圓點,如真珠斑。項有嗉囊,內藏肉綬,常時不見,每春夏晴明,則向日擺之。頂上先出兩翠角,二寸許,乃徐舒其頷下之綬,長闊近尺,紅碧相間,采色煥爛……此鳥生亦反哺。行則避草木,故《禽經》謂之避株,《食物本草》謂之吐錦雞,《古今注》謂之錦囊,《蔡氏詩話》謂之真珠雞,《倦遊録》謂之孝鳥,《詩經》謂之鷊。” 清 趙翼 《題嶺南物產圖六二韻》:“帶箭鳥拖尾,吐綬雞贅肉。”
[吐綬雞]百科解釋
火雞(學名:Meleagris gallopavo)亦稱吐綬雞,是在墨西哥的瓦哈卡地方首先馴化成家禽的,時間大約相當於歐洲的新石器時代(歐洲新石器時代約公元前五千年)。火雞於十五世紀末輸入到歐洲,引入中國的時間更晚。火雞現在北美洲的南部還有野生的。和其他雞形目鳥類相似,雌鳥較雄鳥小,顏色不鮮艷。火雞翼展可達1.5-1.8米,是當地開放林地最大的鳥類,很難與其他種類搞混。火雞共有六個亞種,現代的家火雞是由墨西哥的原住民馴化當地的野生火雞而得來。 更多→ 吐綬雞
[吐綬雞]英文翻譯
Turkey