吊腳樓   [diào jiǎo lóu]
[吊腳樓]基本解釋
亦作“吊腳樓”。後部用支柱架在水面上的房屋。又稱吊樓。
[吊腳樓]詳細解釋
亦作“吊腳樓”。後部用支柱架在水面上的房屋。又稱吊樓。
沈從文 《邊城》二:“人家房子多一半著陸,一半在水,因為餘地有限,那些房子莫不設有吊腳樓。” 葉蔚林 《藍藍的木蘭溪》:“ 木蘭溪 像一條藍色的絲帶,挽起兩岸錯落的村寨和高高低低的吊腳樓,組成了 木蘭溪 公社。”
[吊腳樓]百科解釋
吊腳樓,也叫“吊樓”,為苗族(重慶、貴州等)、壯族、布依族、侗族、水族、土家族等族傳統民居,在渝東南及桂北、湘西、鄂西、黔東南地區的吊腳樓特別多。吊腳樓多依山靠河就勢而建,呈虎坐形,以“左青龍,右白虎,前朱雀,後玄武”為最佳屋場,後來講究朝向,或坐西向東,或坐東向西。吊腳樓屬於乾欄式建築,但與一般所指乾欄有所不同。乾欄應該全部都懸空的,所以稱吊腳樓為半乾欄式建築。 更多→ 吊腳樓
[吊腳樓]英文翻譯
Stilted building