寒冷刺骨
1.恐懼、畏懼 2.整肅而又可敬又可怕
嚴整而令人敬重、害怕的樣子
畏懼。
寒冷。
謂嚴格遵承。
由於某種性質(如酸味、氣味、猛烈性、凶暴性,寒氣,或精力)的顯著發展而突出於其同類
語出《楚辭·九辯》:“坎廩兮貧士失職而志不平。”後以“凜坎”謂不得志,屢經坎坷。
1.嚴寒;冷得發抖。 2.亦作“凜栗”。恐懼;驚恐。 3.引申為冷峻而令人敬畏。
猶凜冽。
餘寒;殘寒。
猶凜然。令人敬畏;嚴肅。
1.淒清寒冷。《北堂書鈔》卷一五四引 晉 湛方生 《秋夜賦》:“氣入肌以淒凜,風灑林而蕭索。” 明 方孝孺 《菊趣軒記》:“菊之為物,揚英發秀於風霜淒凜之際,有類乎盛德之士。”2.寒冷。 宋 蘇軾 《秋懷》詩之一:“苦熱念西風,常恐來無時。及茲遂淒凜,又作徂年悲。”3.寂寞冷落。 明 方孝孺 《題李白對月飲圖》詩:“江風吹人色淒凜,此時對月誰能寢。” 清 錢謙益 《飲酒》詩之七:“況乃官又罷,頌繫受淒凜。已矣歸去來,無為嘆苒荏。”
寒冷的秋天。
寒氣。
見“ 慘懍 ”。
嚴肅;可敬畏的樣子。
猶嚴厲,威嚴。
1. 嚴寒;冷得發抖。 唐 杜甫 《北征》詩:“那無囊中帛,救汝寒凜慄。” 宋 范成大 《吳船錄》:“儘衣笥中所藏,躡氈鞾,猶凜慄不自持。” 2. 亦作“ 凜栗 ”。恐懼;驚恐。 宋 葉適 《朝議大夫王公墓志銘》:“民事瘟神謹,巫為陰廡復屋,塑刻詭異,使祭者凜慄,疾愈眾。” 茅盾 《動搖》十二:“ 方太太 分明看見那臃腫痴肥的身體懸空在一縷遊絲上,凜栗地無效地在掙扎。” 3. 引申為冷峻而令人敬畏。 清 方文 《宋遺民詠·王鼎翁炎午》:“創為生祭文,辭義何凜慄。”
嚴正高潔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