兀者   [wū zhě]
[兀者]基本解釋
1.斷去一足的人。 2.金元兩代對松花江下游直到黑龍江下游及精奇里江南北、烏蘇里江東西從事漁獵和採集的許多不同族屬部落的泛稱。
[兀者]詳細解釋
斷去一足的人。
《莊子·德充符》:“ 魯 有兀者 王駘 ,從之游者,與 仲尼 相若。” 成玄英 疏:“刖一足曰兀。” 唐 杜甫 《入衡州》詩:“寡妻從為郡,兀者安堵牆。” 清 曹寅 《瑮亭》詩:“兀者為之泣,墨者異所悲。”
金 元 兩代對 松花江 下游直到 黑龍江 下游及 精奇里江 南北、 烏蘇里江 東西從事漁獵和採集的許多不同族屬部落的泛稱。
兀者 以捕捉貂、鼠、水獺、海豹、鷹鶻等為生,養狗駕拖床,善造船。 元 設“管兀者吉烈迷萬戶府”進行統轄。 明 代習稱為 野人女直 。 清 代有各種以“窩集”命名的部落,即指 兀者 。
[兀者]百科解釋
兀者,分布於遼陽行省北部的通古斯語族居民,還有被統稱為吾者、兀者或斡拙的諸部。滿語森林一詞,清代譯寫為烏稽、窩集等①,當即源於兀者。兀者部人之得名,蓋因其出沒於大山老林之故。清代仍不用之以為部族名稱者,如東海兀哲部、窩稽部等皆是。兀者,刖足曰兀,是為刖足之人。見《莊子·徳充符第五》。 更多→ 兀者
[兀者]英文翻譯
Wuzh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