傳國璽   [chuán guó xǐ]
[傳國璽]基本解釋
秦 以後皇帝世代相傳的印章。又稱 秦 璽, 唐 改稱傳國寶。相傳 秦始皇 得 藍田 玉, 雕 為印,上紐交五龍,正面刻 李斯 所寫篆文“受命於天,既壽永昌”八字。 秦 亡歸 漢 。後來封建王朝以璽有“受命於天”之文,爭以得璽為符瑞。 秦 璽已亡,歷代多自刻制,文亦有同有異。《漢書·元後傳》:“初, 漢高祖 入 鹹陽 至 霸上 , 秦王 子嬰 降於 軹道 ,奉上 始皇 璽。及 高祖 誅 項籍 ,即天子位,因御服其璽,世世傳受,號曰 漢 傳國璽。”《晉書·元帝紀》:“﹝ 太興 元年﹞十二月, 劉聰 故將 王騰 、 馬忠 等誅 靳準 ,送傳國璽於 劉曜 。” 清 俞正燮 《癸巳類稿·駐札大臣原始》:“ 太宗 文皇帝 滿洲國 天聰 九年,得傳國璽於 元 小王子裔 察哈爾 林丹汗 。”參閱《後漢書·光武帝紀》與《徐璆傳》注、 明 陶宗儀 《輟耕錄·傳國璽》、 清 趙翼 《陔餘叢考·楊桓傳國璽考之誤》。
[傳國璽]詳細解釋
秦 以後皇帝世代相傳的印章。又稱 秦 璽, 唐 改稱傳國寶。相傳 秦始皇 得 藍田 玉, 雕 為印,上紐交五龍,正面刻 李斯 所寫篆文“受命於天,既壽永昌”八字。
秦 亡歸 漢 。後來封建王朝以璽有“受命於天”之文,爭以得璽為符瑞。 秦 璽已亡,歷代多自刻制,文亦有同有異。《漢書·元後傳》:“初, 漢高祖 入 鹹陽 至 霸上 , 秦王 子嬰 降於 軹道 ,奉上 始皇 璽。及 高祖 誅 項籍 ,即天子位,因御服其璽,世世傳受,號曰 漢 傳國璽。”《晉書·元帝紀》:“﹝ 太興 元年﹞十二月, 劉聰 故將 王騰 、 馬忠 等誅 靳準 ,送傳國璽於 劉曜 。” 清 俞正燮 《癸巳類稿·駐札大臣原始》:“ 太宗 文皇帝 滿洲國 天聰 九年,得傳國璽於 元 小王子裔 察哈爾 林丹汗 。”參閱《後漢書·光武帝紀》與《徐璆傳》注、 明 陶宗儀 《輟耕錄·傳國璽》、 清 趙翼 《陔餘叢考·楊桓傳國璽考之誤》。
[傳國璽]百科解釋
傳國璽:全稱“傳國玉璽”,為中國歷代皇帝相傳之印璽,乃奉秦始皇之命所鐫。被視為王朝正統的象徵。秦王統一天下,稱始皇帝,命李斯用篆文雕刻傳國玉璽,正面刻有“受命於天 既壽永昌”八字、環刻“雙龍戲珠圖案“、最下面有三道尖波浪線(代表大海)、雙邊(內邊線較細、外邊線較粗)。傳國玉璽整個圖案的寓意是:日照大海現雙龍。這一玉璽,是中國歷代正統皇帝的信物。凡登大位而無此璽者,則被譏為“白版皇帝”,顯得底氣不足而為世人所輕蔑。由此便促使欲謀大寶之輩你爭我奪,致使該傳國玉璽屢易其主,輾轉於神州赤縣凡2000餘年,忽隱忽現,終於銷聲匿跡,至今杳無蹤影,令人扼腕嘆息。 更多→ 傳國璽
[傳國璽]英文翻譯
Sea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