五筆
五色筆
1.幾種顏色的筆。 清 錢泳 《履園叢話·耆舊·安安先生》:“先生好讀書,老而彌篤,案頭嘗置五色筆,見載籍中有人地事蹟年月先後可疑者,必釐而點乙之。” 周祖謨 《<世說新語箋疏>前言》:“本書經始於一九三七年,曾分五色筆以 唐 宋 類書和 唐 寫本《世說》殘卷校勘今本。”2.五彩妙筆。 南朝 梁 鍾嶸 《詩品》卷中:“ 淹 罷 宣城郡 ,遂宿 冶亭 ,夢一美丈夫,自稱 郭璞 ,謂 淹 曰:‘我有筆在卿處多年矣,可以見還。’ 淹 探懷中,得五色筆以授之。爾後為詩,不復成語,故世傳 江淹 才盡。”《宋史·范質傳》:“ 質 生之夕,母夢神人授以五色筆。九歲能屬文,十三治《尚書》,教授生徒。” 沉昌眉 《和弟》詩:“夜夢五色筆,日擁百城書。”3.喻文才。 唐 李商隱 《縣中惱飲席》詩:“若無 江氏 五色筆,爭奈 河陽 一縣花。” 宋 葉適 《題潘彥庶群書辨正》:“ 潘彥庶 少有五色筆,本州亟薦送。”
戲贈張五弟諲三首(時在常樂東園,走筆成)
[作者] 王維 [朝代] 唐代吾弟東山時,心尚一何遠。日高猶自臥,鍾動始能飯。領上發未梳,妝頭書不捲。清川興悠悠,空林對偃蹇。青苔石上淨,細草松下軟。窗外鳥聲閒,階前虎心善。徒然萬象多,澹爾太虛緬。一知與物平,自顧為人淺。對君忽自得,浮念不煩遣。張弟五車書,讀書仍隱居。染翰過草聖,賦詩輕子虛。閉門二室下,隱居十年餘。宛是野人野,時從漁父漁。秋風自蕭索,五柳高且疏。望此去人世,渡水向吾廬。歲晏同攜手,只應君與予。設罝守毚兔,垂釣伺游鱗。此是安口腹,非關慕隱淪。吾生好清淨,蔬食去情塵。今子方豪盪,思為鼎食人。我家南山下,動息自遺身。入鳥不相亂,見獸皆相親。雲霞成伴侶,虛白侍衣巾。何事須夫子,邀予谷口真。
赴闕次留獻荊南成相公三十韻
[作者] 吳融...,當天一鶚雄。雲生五色筆,月吐六鈞弓。骨格凌秋聳,心源見底空。神清餐沆瀣,氣逸飲洪濛。臨事成奇策,全身仗至忠。解鞍欺李廣,煮弩笑臧洪。往昔逢多難,來茲故統戎。卓旗雲夢澤,撲火細腰宮。鏟土樓台構,連江雉堞籠。似平鋪掌上,疑湧出壺中。豈是勞人
投翰長趙侍郎
[作者] 黃滔...。五色筆驅神出沒,八花磚接帝從容。詩酬御製風騷古,論似人情鼎鼐濃。豈有地能先鳳掖,別無山更勝鰲峰。攀鴻日淺魂飛越,為鯉年深勢噞喁。澤國雨荒三徑草,秦關雪折一枝筇。吹成暖景猶葭律,引上纖蘿在岳松。願向明朝薦幽滯,免教號泣觸登庸。
寄劉峽州伯華使君四十韻
[作者] 杜甫...,恩分夏簟冰。雕章五色筆,紫殿九華燈。學並盧王敏,書偕褚薛能。老兄真不墜,小子獨無承。近有風流作,聊從月繼征。放蹄知赤驥,捩翅服蒼鷹。捲軸來何晚,襟懷庶可憑。會期吟諷數,益破旅愁凝。雕刻初誰料,纖毫欲自矜。神融躡飛動,戰勝洗侵凌。妙取筌蹄
獻王大夫二首
[作者] 方乾...。鏘金五字能援筆,釣玉三年信直鉤。必恐借留終不遂,越人相顧已先愁。功成猶自更行春,塞路旌旗十里塵。只用篇章為教化,不知夷夏望陶鈞。金章照耀浮光動,玉面生獰細步勻。歷任聖朝清峻地,至今依是少年身。
文與可畫篔簹谷偃竹記
[作者] 蘇軾...。“予謂與可:“竹長萬尺,當用絹二百五十匹,知公倦於筆硯,願得此絹而已。“與可無以答,則曰:“吾言妄矣。世豈有萬尺竹哉?“余因而實之,答其詩曰:“世間亦有千尋竹,月落庭空影許長。“與可笑曰:“蘇子辯則辯矣,然二百五十匹絹,吾將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