五更   [wǔ gēng]
[五更]基本解釋
1.舊時把一夜分為五更,即一更、二更、三更、四更、五更 2.指第五更
[五更]詳細解釋
古代鄉官名。用以安置年老致仕的官員。
《魏書·尉元傳》:“卿以七十之齡,可充五更之選。”詳“ 三老五更 ”。
舊時自黃昏至拂曉一夜間,分為甲、乙、丙、丁、戊五段,謂之“五更”。又稱五鼓、五夜。
北齊 顏之推 《顏氏家訓·書證》:“或問:‘一夜何故五更?更何所訓?’答曰:‘ 漢 魏 以來,謂為甲夜、乙夜、丙夜、丁夜、戊夜;又雲鼓,一鼓、二鼓、三鼓、四鼓、五鼓;亦云一更、二更、三更、四更、五更;皆以五為節……更,歷也,經也,故曰五更爾。’”
特指第五更的時候。即天將明時。
南朝 陳 伏知道 《從軍五更轉》詩之五:“五更催送籌,曉色映山頭。” 清 昭槤 《嘯亭續錄·皇上日閱實錄》:“五更時,上已遣小內侍索取,余是日承值,乃匆匆啟庫取書。” 陳登科 《風雷》第一部第一章:“俺在外邊,風裡雨里,起五更睡半夜。”
[五更]百科解釋
古代中國民間把夜晚分成四個時段,首位及三個節點用鼓打更報時,所以叫作五更、五鼓或五夜。一夜有五更,即一更、二更、三更、四更、五更。 更多→ 五更
[五更]英文翻譯
before dawn; the fifth watch just before dawn; the five periods of the nigh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