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伏是什麼意思,三伏的解釋,三伏的反義詞近義詞,三伏的意思,三伏的英文翻譯

三伏   [sān fú]

[三伏]基本解釋

1. [the three ten-day periods of the hot season]:一年中最炎熱的時候。夏至後第三個庚日起為初伏,十天;然後是中伏,十天或二十天;再後是末伏,十天如今是三伏天道,若竇娥委實冤枉,身死之後,天降三尺瑞雪。-- 關漢卿《竇娥冤》
2. [the last of the three periods of the hot season]:專指末伏

[三伏]詳細解釋

  1. 即初伏、中伏、末伏。農曆夏至後第三庚日起為初伏,第四庚日起為中伏,立秋後第一庚日起為末伏。是一年中最熱的時候。

    《初學記》卷四引《陰陽書》:“從夏至後第三庚為初伏,第四庚為中伏,立秋後初庚為後伏,謂之三伏。” 南朝 梁 蕭統 《錦帶書十二月啟·林鐘六月》:“三伏漸終,九夏將謝。” 宋 梅堯臣 《中伏日永叔遺冰》詩:“日色若炎火,正當三伏時。” 清 方文 《張道人園居歌》:“今年暑熱何太酷,五月中旬似三伏。” 王西彥 《福元佬和他戴白帽的牛》:“三伏之後,還有三八二十四個秋老虎哩。”

  2. 指末伏。農諺:“頭伏芝麻二伏豆,三伏裡頭種菉豆。”

  3. 三面埋伏;三重伏兵。

    《左傳·隱公九年》“君為三覆以待之……衷 戎 師,前後擊之,盡殪” 唐 孔穎達 疏:“衷 戎 師者,謂 戎 師在三伏之中。”《新唐書·叛臣傳上·僕固懷恩》:“令 高彥崇 、 渾日進 、 李光逸 設三伏以待。”《新唐書·北狄傳·契丹》:“ 張九節 為三伏伺之, 萬榮 窮,與家奴輕騎走 潞河 東。”

[三伏]百科解釋

“三伏(Dog Day)”是初伏、中伏和末伏的統稱,是一年中最熱的時節。每年出現在陽曆7月中旬到8月中旬。其氣候特點是氣溫高、氣壓低、濕度大、風速小。“伏”表示陰氣受陽氣所迫藏伏地下。按我國陰曆(農曆)氣候規律,前人早有規定:“夏至後第三個庚日開始為頭伏(初伏),第四個庚日為中伏(二伏),立秋後第一個庚日為末伏(三伏),頭伏和末伏各十天,中伏十天或二十天,“三伏”共三十天或四十天。 更多→ 三伏

[三伏]英文翻譯

the last of the three periods of the hot season; the three ten-day periods of the hot season

[三伏]反義詞

[三伏]相關搜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