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重山·昨夜寒蛩不住鳴原文注釋譯文,小重山·昨夜寒蛩不住鳴賞析作者岳飛簡介

小重山·昨夜寒蛩不住鳴

[作者] 岳飛   [朝代] 宋代

昨夜寒蛩不住鳴。驚回千里夢,已三更。起來獨自繞階行。人悄悄,簾外月朧明。

白首為功名。舊山松竹老,阻歸程。欲將心事付瑤琴。知音少,弦斷有誰聽。


標籤: 壯志 壯志難酬 豪放 宋詞精選 宋詞三百首 情感 其他

《小重山·昨夜寒蛩不住鳴》譯文

昨夜,寒秋蟋蟀不住哀鳴,夢回故鄉,千里燃戰火,被驚醒,已三更。站起身,獨繞台階踽踽行。四周靜悄悄,簾外,一輪淡月正朦朧。
為國建功留青史,未老滿頭霜星星。家山松竹蒼然老,無奈議和聲起、阻斷了歸程。想把滿腹心事,付與瑤琴彈一曲。可可高山流水知音稀,縱然弦彈斷,又有誰來聽?

《小重山·昨夜寒蛩不住鳴》註釋

1、小重山:詞牌名。一名《小沖山》、《柳色新》、《小重山令》。唐人常用此調寫宮女幽怨。《詞譜》以薛昭蘊詞為正體。五十八字。上下片各四句,四平韻。換頭句較上片起句少二字,其餘各句上下片均同。另有五十七字、六十字兩體,是變格。
2、寒蛩(qióng):秋天的蟋蟀。
3、千里夢:指赴千里外殺敵報國的夢。
4、三更:指半夜十一時至翌晨一時。
5、月朧明:月光不明。朧,朦朧。
6、功名:此指為驅逐金兵的入侵,收復失地而建功立業。
7、舊山:家鄉的山。
8、付:付與。
9、瑤(yáo)琴:飾以美玉的琴。
10、知音:《列子·湯問》載:伯牙善鼓琴,鍾子期善聽琴。伯牙琴音志在高山,子期說“峩峩兮若泰山”;琴音意在流水,子期說“洋洋兮若江河”。伯牙所念,鍾子期必得之。後世遂以“知音”比喻知己,同志。三國·曹丕《與吳質書》:“徐、陳、應、劉,一時俱逝,痛可言邪……伯牙絕弦於鍾期,仲尼覆醢於子路,痛知音之難遇,傷門人之莫逮。”唐·杜甫《哭李常侍嶧》:“斯人不重見,將老失知音。”明·唐順之《謝病贈別高參政》詩:“逝將歸舊林,復此別知音。”浩然《艷陽天》第六九章:“(彎彎繞)可見到‘知音’了,哪還肯白白地放過去呢?”

《小重山·昨夜寒蛩不住鳴》賞析

賞析一

“昨夜寒蛩不住鳴。驚回千里夢,已三更。起來獨自繞階行。人悄悄,簾外月朧明”,此時已是三更,獨自圍繞庭院而行,身心之大孤獨於此得以體現。世人皆已沉沉入睡四周逐漸悄無聲息了,夜靜更深時分,能聽得清楚自己心臟跳動的聲音;窗外,月色如水,如水的月色正好映襯著人如水的愁緒。在這個特定的場景,岳武穆之寂寞惆悵,內心的孤寂,抑鬱的心境,被此情此景充分的表現出來。
“白首為功名。舊山松竹老,阻歸程”,多年的奮戰結果弄到如今是這樣不堪,中原故土已淪陷金人之手,想要回鄉養老已是不可能的了,多么無奈的意緒!
“欲將心事付瑤琴,知音少,弦斷有誰聽!”此句引用《伯牙絕弦》(見《呂氏春秋》《列子》)(一些版本表示此句與“伯牙絕弦”無關), 表現其滿腔的報國熱誠無處申說,跟誰說,用琴弦來訴說,可琴弦已斷,故無所對象能傾訴。
上闕寓情於景,寫作者思念中原、憂慮國事的心情。前三句寫作者夢見自己率部轉戰千里,收復故土,勝利挺進,實現“還我河山”的偉大抱負,興奮不已,然而卻寒蛩鳴,驚回夢。
後三句夢醒後的失望和徘徊,反映了理想和現實的矛盾。以景物描寫來烘托內心的孤寂,顯得曲折委婉,寄寓壯志未酬的憂憤。
下闕抒寫收復失地受阻、心事無人理解的苦悶。前三句感嘆歲月流逝,歸鄉無望。“阻歸程”表面指山高水深,道路阻隔,難以歸去,實際暗喻著對趙構、秦檜等屈辱求和、阻撓抗金鬥爭的不滿和譴責。
後三句用俞伯牙與鍾子期的典故,表達自己處境孤危,缺少知音,深感寂寞的心情。
全詞表現了作者不滿“和議”,反對投降,以及受掣肘時惆悵。體現了作者強烈的愛國情感。
曾有一段時間,對古典詩詞的評論,有人以情調的高昂與低沉分高下,於是認為岳飛這首《小重山》情調低沉,不如他的《滿江紅》創意高。其實,對事物的評論,應當對具體問題做具體分析。情調高昂的作品固然好,但情調低沉也並非消極。
《滿江紅》創作背景,一說是紹興四年秋,岳飛第一次北伐大獲全勝,一說是岳家軍進軍到朱仙鎮,勝利在望卻被十二道金牌召回時所創。但都可以表現岳飛在軍事正處於的得意之時。而《小重山》卻是在入獄不久前,失去軍權、無力回天的他有著悲憤抑鬱苦悶而又無奈的情感,所以這首婉約的《小重山》與《滿江紅》詩風大不一樣。
“昨夜寒蛩不住鳴。驚回千里夢,已三更。起來獨自繞階行。人悄悄,簾外月朧明”,此時已是三更,獨自圍繞庭院而行,身心之大孤獨於此得以體現。世人皆已沉沉入睡四周逐漸悄無聲息了,夜靜更深時分,能聽得清楚自己心臟跳動的聲音;窗外,月色如水,如水的月色正好映襯著詩人如水的愁緒。在這個特定的場景,岳武穆之寂寞惆悵,內心的孤寂,抑鬱的心境,被此情此景充分的表現出來。
“白首為功名。舊山松竹老,阻歸程”,多年的奮戰結果弄到如今是這樣不堪,中原故土已淪陷金人之手,想要回鄉養老已是不可能的了,多么無奈的意緒!
“欲將心事付瑤琴,知音少,弦斷有誰聽!”此句引用《伯牙絕弦》(見《呂氏春秋》《列子》)(一些版本表示此句與“伯牙絕弦”無關), 表現其滿腔的報國熱誠無處申說,跟誰說,用琴弦來訴說,可琴弦已斷,故無所對象能傾訴。
上闕寓情於景,寫作者思念中原、憂慮國事的心情。前三句寫作者夢見自己率部轉戰千里,收復故土,勝利挺進,實現“還我河山”的偉大抱負,興奮不已,然而卻寒蛩鳴,驚回夢。
後三句夢醒後的失望和徘徊,反映了理想和現實的矛盾。以景物描寫來烘托內心的孤寂,顯得曲折委婉,寄寓壯志未酬的憂憤。
下闕抒寫收復失地受阻、心事無人理解的苦悶。前三句感嘆歲月流逝,歸鄉無望。“阻歸程”表面指山高水深,道路阻隔,難以歸去,實際暗喻著對趙構、秦檜等屈辱求和、阻撓抗金鬥爭的不滿和譴責。
後三句用俞伯牙與鍾子期的典故,表達自己處境孤危,缺少知音,深感寂寞的心情。
全詞表現了作者不滿“和議”,反對投降,以及受掣肘時惆悵。體現了作者強烈的愛國情感。
曾有一段時間,對古典詩詞的評論,有人以情調的高昂與低沉分高下,於是認為,岳飛這首《小重山》情調低沉,不如他的《滿江紅》創意高。其實,對事物的評論,應當對具體問題做具體分析。情調高昂的作品固然好,但情調低沉也並非消極。
《滿江紅》創作背景,一說是紹興四年秋,岳飛第一次北伐大獲全勝,一說是岳家軍進軍到朱仙鎮,勝利在望卻被十二道金牌召回時所創。但都可以表現岳飛在軍事正處於的得意之時。而《小重山》卻是在入獄不久前,失去軍權、無力回天的他有著悲憤抑鬱苦悶而又無奈的情感,所以這首婉約的《小重山》與《滿江紅》詩風大不一樣。
“昨夜寒蛩不住鳴。驚回千里夢,已三更。起來獨自繞階行。人悄悄,簾外月朧明”,此時已是三更,獨自圍繞庭院而行,身心之大孤獨於此得以體現。世人皆已沉沉入睡四周逐漸悄無聲息了,夜靜更深時分,能聽得清楚自己心臟跳動的聲音;窗外,月色如水,如水的月色正好映襯著詩人如水的愁緒。在這個特定的場景,岳武穆之寂寞惆悵,內心的孤寂,抑鬱的心境,被此情此景充分的表現出來。
“白首為功名。舊山松竹老,阻歸程”,多年的奮戰結果弄到如今是這樣不堪,中原故土已淪陷金人之手,想要回鄉養老已是不可能的了,多么無奈的意緒!
“欲將心事付瑤琴,知音少,弦斷有誰聽!”此句引用《伯牙絕弦》(見《呂氏春秋》《列子》)(一些版本表示此句與“伯牙絕弦”無關), 表現其滿腔的報國熱誠無處申說,跟誰說,用琴弦來訴說,可琴弦已斷,故無所對象能傾訴。
上闕寓情於景,寫作者思念中原、憂慮國事的心情。前三句寫作者夢見自己率部轉戰千里,收復故土,勝利挺進,實現“還我河山”的偉大抱負,興奮不已,然而卻寒蛩鳴,驚回夢。
後三句夢醒後的失望和徘徊,反映了理想和現實的矛盾。以景物描寫來烘托內心的孤寂,顯得曲折委婉,寄寓壯志未酬的憂憤。
下闕抒寫收復失地受阻、心事無人理解的苦悶。前三句感嘆歲月流逝,歸鄉無望。“阻歸程”表面指山高水深,道路阻隔,難以歸去,實際暗喻著對趙構、秦檜等屈辱求和、阻撓抗金鬥爭的不滿和譴責。
後三句用俞伯牙與鍾子期的典故,表達自己處境孤危,缺少知音,深感寂寞的心情。
全詞表現了作者不滿“和議”,反對投降,以及受掣肘時惆悵。體現了作者強烈的愛國情感。
曾有一段時間,對古典詩詞的評論,有人以情調的高昂與低沉分高下,於是認為,岳飛這首《小重山》情調低沉,不如他的《滿江紅》創意高。其實,對事物的評論,應當對具體問題做具體分析。情調高昂的作品固然好,但情調低沉也並非消極。
《滿江紅》創作背景,一說是紹興四年秋,岳飛第一次北伐大獲全勝,一說是岳家軍進軍到朱仙鎮,勝利在望卻被十二道金牌召回時所創。但都可以表現岳飛在軍事正處於的得意之時。而《小重山》卻是在入獄不久前,失去軍權、無力回天的他有著悲憤抑鬱苦悶而又無奈的情感,所以這首婉約的《小重山》與《滿江紅》詩風大不一樣。
《靈溪詞說》論岳飛詞的絕句說:“將軍佳作世爭傳,三十功名路八千。一種壯懷能蘊藉,諸君細讀《小重山》”《靈溪詞說》論岳飛詞的絕句說:“將軍佳作世爭傳,三十功名路八千。一種壯懷能蘊藉,諸君細讀《小重山》”

賞析二

岳飛的《滿江紅》(怒髮衝冠)詞,壯志不已,是膾灸人口的愛國佳作。這首《小重山》詞,改用藝術手法表達他抗金報國的壯志雄懷。岳飛抗金的偉業,不但受到趙構、秦檜君臣的迫害,而同時其他的將領如張俊、楊沂中、劉光世等,亦各不信任互相拆台,故岳飛有知音難遇之嘆。《小重山》詞抒寫了這種感慨。此詞上半闋寫出憂深思遠之情,與阮籍《詠懷》詩第一首“夜中不能寐,起坐彈鳴琴”意境相似。下半闋“白首”二句,表面低沉消極,但實際上正是壯志難酬的孤憤。“欲將”三句,用比興手法點出“知音”難遇的淒涼的情懷,甚為悲傷憂鬱。
近來,對古典詩詞的評論,有人以情調的高昂與低沉分高下,於是認為,岳飛這首《小重山》情調低沉,不如他的《滿江紅》創意高。我認為,對事物的評論,應當對具體問題做具體分析,而不可以表面上的一刀切。情調高昂的作品固然好,但不能把高昂誤作為粗獷叫囂。情調低沉也並非消極。岳飛的《滿江紅》與《小重山》詞均表達了他的抗金以收復中原的雄心壯志,只因作詞的時間與心境不同,因此在作法上遂不免有所差異,實際上異曲同工,又焉可用情調的高昂與低沉區他其高下呢?況且作詞常是要用以興渾融、含蓄蘊藉的方法以表達作的幽情遠旨,使讀者吟誦體會,餘味無窮。岳飛因為壯志難酬,胸中抑塞,所以作者這首《小重山》詞,用沉鬱蘊藉的藝術手法,這也正是運用詞體特長,正如張惠言論詞時所謂“道賢人君子幽約怨悱不能自言之情,低徊要眇以喻其致”(《詞選·序》)對詩詞評賞也應明白這一道理。我所撰《靈谿詞說》論岳飛詞的絕句說:“將軍佳作世爭傳,三十功名路八千。一種壯懷能蘊藉,諸君細讀《小重山》”與此意同。

《小重山·昨夜寒蛩不住鳴》相關內容

創作背景作者:佚名  這首《小重山》是元帥帳內夜深人靜時岳飛訴說自己內心的苦悶——他反對妥協投降,他相信抗金事業能成功,他已以取得了多少重大戰役的勝利,這時宋高宗...

《小重山·昨夜寒蛩不住鳴》作者岳飛簡介

岳飛

岳飛(1103—1142),字鵬舉,南宋相州湯陰縣永和鄉孝悌里(今河南省安陽市湯陰縣程崗村)人,中國歷史上著名的軍事家、戰略家、民族英雄,位列南宋中興四將之首。他於北宋末年投軍,從1128年遇宗澤起到1141年為止的十餘年間,率領岳家軍同金軍進行了大小數百次戰鬥,所向披靡,“位至將相”。1140年,完顏兀朮毀盟攻宋,岳飛揮師北伐,先後收復鄭州、洛陽等地,又於郾城、潁昌大敗金軍,進軍朱仙鎮。宋高宗、秦檜卻一意求和,以十二道金牌下令退兵,岳飛在孤立無援之下被迫班師。在宋金議和過程中,岳飛遭受秦檜、張俊等人的誣陷,被捕入獄。1142年1月,岳飛以“莫須有”的“謀反”罪名與長子岳雲和部將張憲同被朝廷殺害。宋孝宗時岳飛冤獄被平反,改葬於西湖畔棲霞嶺。後又追謚武穆、忠武,追封鄂王。岳飛是南宋最傑出的統帥,他重視人民抗金力量,締造了“連結河朔”之謀,主張黃河以北的抗金義軍和宋軍互相配合,夾擊金軍,以收復失地。岳飛治軍,賞罰分明,紀律嚴整,又能體恤部屬,以身作則,他率領的“岳家軍”號稱“凍殺不拆屋,餓殺不打擄”。金人流傳著“撼山易,撼岳家軍難”的名句,表示對“岳家軍”的最高讚譽。岳飛反對宋廷“僅令自守以待敵,不敢遠攻而求勝”的消極防禦戰略,一貫主張積極進攻,以奪取抗金鬥爭的勝利。他是南宋初唯一組織大規模進攻戰役的統帥。岳飛的文學才華也是將帥中少有的,他的不朽詞作《滿江紅》,是千古傳誦的愛國名篇,另有《岳忠武王文集》傳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