相和歌辭·隴西行原文注釋譯文,相和歌辭·隴西行賞析作者長孫佐輔簡介

相和歌辭·隴西行

[作者] 長孫佐輔   [朝代] 唐代

陰雲凝朔氣,隴上正飛雪。
四月草不生,北風勁如切。
朝來羽書急,夜救長城窟。
道隘行不前,相呼抱鞍歇。
人寒指欲墮,馬凍蹄亦裂。
射雁鏇充飢,斧冰還止渴。
寧辭解圍斗,但恐乘疲沒。
早晚邊候空,歸來養羸卒。

《相和歌辭·隴西行》賞析

這是王維用樂府舊題寫的一首邊塞詩。
詩一開頭,便寫告急途中,軍使躍馬揚鞭,飛馳而來,一下子就把讀者的注意力緊緊吸引住了。一、二句形容在“一走馬”、“一揚鞭”的瞬息之間,“十里”、“五里”的路程便般地一閃而過,以誇張的語言渲染了十萬火急的緊張氣氛,給人以極其鮮明而飛動的形象感受。中間兩句,點明了騎者的身份和告急的事由。一個“圍”字,可見形勢的嚴重。一個“至”字,則交代了軍使經過“走馬”、“揚鞭”的飛馳疾驅,終於將軍書及時送到。最後兩句,補充交代了氣候對烽火報警的影響。按理,應當先見烽火,後到軍書。然而現在,在接到軍書之後,舉目西望,卻只見漫天飛雪,一片迷茫,望斷關山,不見烽煙。是因雪大點不著烽火呢,還是點著了也望不見呢?反正是烽火聯繫中斷了。這就更突出了飛馬傳書的刻不容緩。寫到這裡,全詩便戛然而止了,結得乾脆利落,給讀者留下了想像的餘地。儘管寫形勢危急,氣氛緊張,而詩中表現的情緒卻是熱烈、鎮定和充滿自信的。
這首詩,取材的角度很有特色。它反映的是邊塞戰爭,但並不正面描寫戰爭。詩人的著眼點既不在軍書送出前邊關如何被圍,也不在軍書送至後援軍如何出動,而是僅僅擷取軍使飛馬告急這樣一個片斷、一個側面來寫,至於前前後後的情況,則讓讀者自己用想像去補充。這種寫法,節奏短促,一氣呵成,篇幅集中而內蘊豐富,在藝術構思上也顯得不落俗套。

《相和歌辭·隴西行》作者長孫佐輔簡介

長孫佐輔[唐](約公元七九四年前後在世)字不詳,朔方人。生卒年均不詳,約唐德宗貞元中前後在世。累舉進士不第,放蕩不羈。弟公輔為吉州刺史,遂往依之。後終不仕。佐輔有詩集號古調集,《全唐詩》存其詩17首。詩詞賞析